生必修的生死課


 


文╱大津秀一;譯╱黃瓊仙】


 


醫院是病、老、死不斷上演的場所,死亡診斷更是由醫師負責。換言之,醫師必須在病患身旁,親眼目睹病患的死亡,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,會覺得死亡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

 


另一方面,在沒有戰爭或天災的情況下,一般人終其一生只會親眼目睹少數人的死亡。因此,人們以特別的心態看待死亡,也是理所當然。然而,從統計數字來看,死亡絕對不是一件稀奇的事。隨著社會的變化,在醫院往生的人愈來愈多,導致死亡離人們愈來愈遠,甚至覺得陌生。


 


在醫院,死亡是件理所當然的事,當事情變成理所當然,便容易產生弊害。因為看慣了「病、老、死」,醫師們容易不小心把患者之死當作固定的流程來處理。我努力地讓自己不要落入這樣的模式中,多數醫療人員的想法也應該和我一樣,千萬不能輕忽「過度忙碌會剝奪人性」的問題。


 


另一方面,視死亡為理所當然,其實也有好處,對我而言,那就是深切地體悟「人都會死」的道理。對於英年早逝的生命,當然不能說是理所當然,但人人終將一死,無論多麼注意健康,死亡時刻終究都會降臨。到了那一天,即使我們用盡各種方法,無論身上插了多少的管子或儀器,人還是無法活下去。


 


在我的醫師生涯中,也曾有過用盡各種治療方法,仍然無法挽回患者生命的經驗。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時,我非常痛苦,同時也體認到醫療能力的有限。但這樣的經歷也啟發了新想法,我終於知道「人都會死」的道理,也開始思考:既然死亡無法避免,是否還需將它視為禁忌話題?


 


人們常說:「死,就等於打了敗仗。」每個人在最後一刻都註定是敗者,這麼想的話,人生不是比較輕鬆快樂?人皆難逃一死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,不論現在或以後,大家都會死。因此,以死亡為前提,讓自己活得快樂、幸福的想法,就顯得相當重要。


 


然而,每個臨死之人都覺得自己不幸嗎?其實並不盡然,覺得幸福的人反而不少。或許這些人都已經向身邊的人表達了謝意,能夠安心地度過剩下的日子,才覺得自己幸福吧?我接觸過許多終末期患者,根據經驗,其實有不少患者是帶著愉悅的心情離開人世。根據大 井玄 醫師的調查,身障人士或末期患者的生活品質其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差,這些人的生活滿意指數反而比野心大、慾求多卻無法心想事成的年輕世代更高。


 


人的看法與心態,對生活品質有著莫大影響。即使壽命短暫,即使身體無法動彈,只要覺得幸福,就會如實地表現出來,與人共享;相反地,如果沒有遭遇患難,這股力量就不會出現。


 


人類有許多潛藏能力,在不得已的情況下,能發揮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,例如,火災發生時,纖瘦的女子也能搬起衣櫥逃生。心理力量應該也與生理力量相同,不論身處的環境優劣,人們都擁有感覺幸福的能力。但如果無法領悟生命有限的道理,這股力量便無法發揮。


 


《夜與霧》的作者,精神分析家弗蘭克是這麼說的:「人生如此豐富且充滿意義,是不帶條件的。」、「愈是處於苦難當中或面臨死亡,愈能領悟人生的意義。」除此之外,他也如此說過:「死亡,無所不在。人生有限,我們的時間受到限制,可能性受到制約。因為這樣的事實,也多虧這樣的事實,我們才會想賦與生命價值,善用天生具備的可能性,來實現夢想、成就事業,善用時間讓日子過得充實。而死亡,就是讓我們萌生上述想法,並努力實現的最大原動力。我們的存在是一種『責任存在』,這個存在的背後潛藏著死亡元素,驅使我們讓人生更有意義。」


 


在書中,弗蘭克也提到:「死亡是生存意義的一部分。」、「苦難與死亡不會讓人生變得毫無意義。因為有意義的人生,必然伴隨苦難與死亡。」唯有認同人都會死這件事,並接受這個事實,人生才能過得更充實精彩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咪咪 的頭像
    咪咪

    歡迎光臨mimi溫馨小窩♫_♫_♫~ ~✿♥

    咪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